狐大医·读新闻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袁浩
编辑 | 袁月
电影《长安三万里》最近很火 ,但比电影本身更火的新闻,是医读由于很多孩子在电影院里跟着电影角色一起朗诵诗歌而引起的争议 。
于是新闻,关于“厌孩症”的医读话题又被扯出来。
人们真的新闻是厌孩吗 ?
当然不是,成年人类对幼崽的医读喜欢是刻在基因里的 ,孩子天真可爱 ,新闻谁不喜欢呢 ?
但这句话有个前提条件 ,医读那就是新闻好心情。好心情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无比美好,医读心情差的新闻人会觉得自己活在地狱里。
心情好的医读时候,看谁都顺眼,新闻心情不好,医读看谁都可恶。
当你为眼前的熊孩子感到愤怒的时候 ,究竟是熊孩子让你心情不好 ,还是你本来心情就不好呢?
如果恰逢最近工作已经让你倍感压力,好不容易抽时间出来看看电影换个心情 ,结果遇到一群孩子在电影院里大声朗诵 ,你当然有理由生气。
但假如换一个前提,最近你心情很好,不仅事业发展顺利,昨天买的彩票还中了奖 ,这时候你进电影院,再看看那些朗诵诗歌的小朋友,会不会觉得人间有爱呢 ?
当然,熊孩子扰乱了秩序 ,应该被惩罚 。家长不好好看管孩子,更应该受惩罚。一个现代化的发达社会 ,必然是要讲规矩的 。
只不过,在规矩不断迭代后的发达社会里,现代人的脆弱性也越来越强。
现代人的生活很精致 ,哪怕是所谓的“穷人”,享受到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也不会输给旧社会的富豪。
但越是精致的环境,越容易带来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让人稍有不顺就责怪社会不公,稍有劳累就怒骂社会内卷造成的压力 。每个人都像是小心翼翼端着玻璃杯子,生怕被谁碰到自己,玻璃杯就摔碎了 。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不喜欢小孩子太闹腾的人 ,应该也不会喜欢太闹腾的老人 ,准确地说 ,是不喜欢闹腾的人 。遇到闹腾的人,心里就会很烦 ,这就叫闹心 。
遇到闹心的事儿 ,怎么办呢?
通常,我都会用沟通来解决 。孩子让我闹心,我会和孩子沟通 ,家长让我不舒服 ,我会和家长沟通 。
有人说我才懒得沟通,其实,懒得沟通也是一种沟通 。和别人互怼、互骂甚至斗殴,都是沟通 ,只不过效果不好,还耗费体力和时间,所以不提倡 。
如果运气不好 ,遇到没法沟通的人,但自己咽不下这口气 ,身边又没有警察叔叔和热心群众帮忙,怎么办 ?
这个时候,就需要和自己沟通了。关键是对自己当下状态的关注,问问自己 ,我此时此刻的情绪是什么 ?我的这些感受是什么想法引起的 ?
一旦你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在想什么,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是由什么想法引起的 ,人就会处在有意识的状态里,而保持有意识状态的人 ,心情会很舒畅。
拿看电影来说 ,当我看到孩子站起来朗诵诗歌时 ,我感到很生气 ,很烦躁 ,很着急 。这些感受的来源 ,可能是因为,我担心他们会打扰我看电影 ,他们会让我听不清电影人物的声音 ,会影响我的观影感受 ,会让我这五十块钱的电影票花得不值,会……
哦 ,原来我是因为这些想法在生气,那这些想法真的客观吗?小孩子的朗诵真的会伤害到我吗 ?我真的是无法接受现场有孩子和电影人物一起朗诵的场景吗 ?这种难得一见的场景真的是一种损失吗?他们会让我失去什么呢?我有必要让自己保持在这种不愉快的状态里吗 ?
当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完以后 ,我们便不再是那个轻易受环境影响的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 。
是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里,正所谓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拥有选择权,我们可以在有意识的状态里去做出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
或许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但人是需要掌控感的,与其去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外部世界,不如转而向内,为自己做出选择,这也是我们最容易控制的。
当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地做到这一点时 ,自由意志的价值就彰显了 ,我们成为了真正自由的人 ,成为脱离苦海的人,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那些让我有机会完成自我成长的“熊孩子”们呢?